青質監特〔2009〕34號 關于印發《青海省2009年特種設備安全 監察工作要點》的通知[u1] [u2] 各州(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根據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9年工作部署和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要求,現將《青海省2009年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 附件:青海省2009年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要點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青海省2009年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要點 (征求意見稿)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和國家質檢總局2009年工作部署,今年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總體要求總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委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按照"質量和安全年"的總體要求,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開展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管,進一步改革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體制機制,實現特種設備萬臺設備事故起數0.74、萬臺設備死亡人數0.84、死亡人數控制在315人以下的安全生產控制目標,實現高耗能特種設備節約1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目標,為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安全發展、節約發展做出貢獻。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體制機制 1.深化行政許可改革。調整許可范圍,合并許可項目,減少審批項目30%,下放發證項目80%。開展對罐車充裝單位的充裝許可;加強對鑒定評審機構的監督管理;開展證后監管,總局抽查200家獲證企業,地方抽查本行政區域內25%的獲證企業;州、地、市局要全面開展氣瓶充裝單位年度監督檢查工作;進一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督管理舉措;完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作業人員考核制度。 2.探索強化檢驗監管工作改革。繼續推進檢驗機構聯合重組規模化發展,優化檢驗資源配置,提高綜合能力,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對壓力管道檢驗工作加強對各檢驗單位和分站的檢驗工作監管,充分發揮各類檢驗機構的作用,在一定區域內探索開展由使用單位自主選擇經核準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的試點,切實保證定期檢驗率和覆蓋率的完成。研究制訂法定檢驗工作定額,探索檢驗計費方式改革。 3.推進分類監管。根據我省實際,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分類監管專題研究,提出分類監管分步實施方案;推進基于風險的檢驗(RBI)標準制定,建議省特檢所在大型石化裝置等領域承壓設備檢驗中開展加快RBI技術試點研究。在大型石化裝置等領域承壓設備中的推廣應用步伐。對客運索道等機電類特種設備,開展以故障率為控制指標的監測與預防試點。研究探索電站鍋爐設計文件鑒定方式改革。 4.促進科技創新。發揮中國特檢院科研攻關龍頭作用,搭建大科研平臺,統一規劃,聯合攻關,提高檢驗機構科研攻關能力。探索建立各類檢驗技術科研基地,激勵地方檢驗機構提高科研積極性和創造性。指導中國特檢協會舉辦地方檢驗機構科研主管研討班,明確科研攻關方向,提高科研申報水平。多層次、多方面落實科技創新鼓勵措施。 5.加強中長期戰略規劃研究。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提出到2020年前的分階段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建立戰略規劃研究機制,形成逐年修訂、滾動完善的工作制度。 二、圍繞"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專項整治 64.深入開展起重機械和壓力管道元件定期檢驗專項整治。在2008年起重機械專項整治工作的基礎上,嚴格監督企業整改遺留的事故隱患;重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工地起重機械的整治力度,充分發揮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與安監、交通、鐵路、水利、電力等部門和單位加強合作,切實落實工程建設單位、工程承包單位和設備使用單位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開展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單位排查,實施分類指導和監管;嚴格壓力管道元件制造準入條件,加快許可證轉換,開展證后監督抽查,組織開展壓力管道元件無證制造查處活動;全面開展城市燃氣管道和省內長輸油氣管道定期檢驗工作。制訂頒布壓力管道元件制造監督檢驗規則,推進壓力管道元件監督檢驗工作;加強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壓力管道元件安全監察工作。 75.進一步規范作業人員考核管理。部署推進作業人員理論考試題庫化和機考化、實際操作考試模擬化工作,切實提高作業人員實際能力,規范作業行為,從源頭上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加強對作業人員的監督管理,建立全省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網址查詢平臺,實現全省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網上公開查詢;加強對作業人員特別是異地作業人員的監督管理,打擊無證、假證作業行為;加強對考試機構的監督管理和監督抽查,對那些重收費、質量差、把關不嚴的考試機構,堅決予以整頓直至取消考試委托。 86.加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執法力度。修改《特種設備現場安全監督檢查規則(試行)》,確定特種設備現場安全監督檢查試點,進一步推進現場安全監察工作順利開展。結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修正案的宣貫實施,加大現場監察完善質監部門安全監察和執法稽查機構協調配合工作機制,嚴厲打擊特種設備非法違法、違規違章生產、使用行為。 97.深入開展特種設備宣傳教育活動。結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修正案的宣貫實施,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站等媒介大力宣傳和普及特種設備安全、節能知識;積極宣傳"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中的先進事跡、先進企業,堅決曝光特種設備重大違法行為和重大事故隱患,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特種設備安全節能法制意識;配合總局新聞辦做好"3.15"宣傳活動。與教育部門合作,繼續做好"六一"兒童節"為了孩子的安全快樂、為了明天"的特種設備安全主題宣傳活動,逐步將特種設備安全知識納入學校安全教育課程。 10.加快構建特種設備安全誠信體系。配合質量司提出特種設備誠信體系建設方案,研究制訂特種設備生產單位、使用單位、檢驗檢測機構、鑒定評審機構及其人員的誠信規范和誠信等級評價指標,逐步建立先進單位及人員的紅名單和違法違規單位及人員的黑名單制度,探索建立與銀行信貸、稅收優惠、各類行政許可掛鉤的誠信獎懲工作機制,切實促進特種設備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118.全面開展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管工作。加快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法規標準建設,提出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法規標準體系框架,頒布實施《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督管理管辦法》,制定鍋爐、換熱壓力容器、電梯等能效測試方法,修訂相關技術規范。逐步開展鍋爐設計文件節能審查、新產品與在用設備的能效測試,公布一批能效測試機構,與有關部門聯合公布一批特種設備節能產品和淘汰產品目錄。開展以鍋爐使用環節為重點的節能工程,組織開展100個鍋爐房節能管理達標活動、5050%以上工業鍋爐(4噸以上)水處理達標、5000500名節能監管與能效測試人員節能知識培訓5項以上節能新技術推廣應用。 129.服務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繼續做好川氣東送、西氣東輸二線長輸管道重點工程安全監察工作,協調安裝監督檢驗工作有效實施;主動服務鐵路、高速公路、能源等建設工程,深入施工現場和工地,做好現場辦理施工告知、設備使用登記、法定檢驗、作業人員考核、現場安全監察等安全保障工作。 1310.服務特種設備裝備制造業發展。加大法規標準支持力度,促進中國特種設備標準在亞洲、非洲等區域的認可和采用。開展特種設備出口企業的技術壁壘損害調查,及時向有關國家和WTO進行通報,促進協調解決。加強對特種設備制造業的調研,主動與省政府有關部門溝通,為裝備制造園區作好服務;了解企業需求,加快制定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政策措施,促進大型煉油、乙烯、煤化工、天然氣儲運等成套設備以及反應熱交換器、大型空分設備等石化裝備自主化,引導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1411.加大服務"三農"力度。開展特種設備農村需求調查研究,引導企業開發生產適應農業農村特點的特種設備產品,為現代農業生產及鄉鎮企業提供裝備服務。加快超期使用的液化石油氣瓶淘汰報廢處理,嚴厲打擊將報廢氣瓶修理翻新后銷往農村等違法行為;,推廣無塔上水器應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鼓勵推進裝備制造業向農村轉移,扶持有條件的地區將特種設備制造發展成為農村區域性支柱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組織開展農村剩余勞動力特種設備作業培訓服務,促進農民工就業。 四、繼續推進特種設備五個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工作基礎 15.加快法規標準體系建設。配合全國人大啟動《特種設備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年內完成草案起草。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宣貫實施工作,制定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配套的事故調查處理、節能監管、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安全監察、特種設備使用監督管理等規章,補充修訂《特種設備目錄》。完善安全技術規范,重點調整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和行政許可條件,轉化相關規范性文件,開展安全技術規范后評估試點工作,逐步形成特種設備立法后評估常態化制度。 12.加快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出臺落實特種設備安全責任的相關文件,進一步明確各方責任,重點提出落實企業責任的政策措施。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舉報獎勵制度,推動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保險等工作。清理與各方責任有關的不合理規定。 1713. 加快動態監管體系建設。按照總局的統一部署,推進"金質工程"(一期)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和業務系統的應用以及與各地檢驗軟件的互聯互通。制定《特種設備信息化工作管理規則》,頒布監察、檢驗數據規范標準。繼續對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體系建設進行量化考核;在完成移動式壓力容器動態監管向制造環節延伸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繼續擴大制造環節動態監管試點范圍GPS系統建設;開展車載CNG氣瓶電子標簽動態監管系統試點。 1814.加快應急反應體系建設。加強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制定事故調查處理導則,組織建立事故調查專家隊伍,編寫應急反應和事故調查處理培訓教材,開展基層質監部門事故調查人員培訓,提高事故調查處理的能力;配合總局辦公廳,在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總體框架下加強特種設備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指導地方建立應急反應指揮機構。加強與省公安、消防等專業救援力量的合作,充分發揮其搶險救援主力軍作用。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機制研究。 19.加快安全評價體系建設。推進安全監察績效考核評價成果應用,各省在試點基礎上要擴大試點面,進一步規范安全監察工作行為,提高工作效能。結合檢驗工作改革,探索檢驗機構績效評價方法。在東、中、西部地區分別開展特種設備危險源評價與分級試點工作。 五、其他工作 20.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深化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經驗交流,積極開拓與非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合作交流,為我國特種設備產品出口和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創造有利條件。加強中日工業鍋爐節能技術交流與合作。配合國家標準委承辦氣瓶ISO/TC58年會。 21.組織召開有關工作會議。2月下旬召開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會議,3月上旬召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委員會換屆會議,7月召開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與節能監管工作現場會議。 2215.加強安全監察隊伍建設。協助總局人力資源培訓中心組織開展1期地市主管局長安全監察人員工作培訓班,開展兩期A類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考核。制定特種設備安全培訓教材編制計劃,啟動系列教材編寫工作,不斷提高安全監察、檢驗人員業務素質;堅持反腐倡廉,切實履行職責,進一步提高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 主題詞:特種設備監察要點通知 抄送: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單位,存檔。 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室 2009年3月16日印發 [u1] [u2]
|